长期游泳并没有所谓固定的十大坏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游泳环境及方式等各不相同,产生的影响也有差异。总体而言,游泳对多数人有诸多益处,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会存在潜在坏处,主要体现在耳部健康隐患、皮肤问题以及肌肉骨骼损伤风险等方面。
1、耳部健康隐患:泳池中的水并非完全无菌,长期频繁接触泳池水,细菌或真菌容易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尤其是在游泳时不注意正确呼吸,导致呛水,水通过鼻咽部的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更增加了感染几率。如果泳池卫生条件不佳,水中的微生物含量超标,这种风险会进一步提高。长期反复的耳部感染,可能影响听力,对耳部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
2、皮肤问题:泳池水中通常会添加消毒剂来杀菌消毒,如含氯消毒剂。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一些皮肤敏感的人,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红斑等症状。而且,公共泳池人员众多,若有人携带传染性皮肤病原体,如真菌、病毒等,通过水传播,其他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游泳,就有可能被传染,患上股癣、足癣、传染性软疣等皮肤病。
3、肌肉骨骼损伤风险:游泳过程中,身体各部位需要反复进行相同动作,如划水、蹬腿等。若游泳姿势不正确,或者过度训练,会对肩部、膝盖、腰部等关节和肌肉造成较大压力。例如,错误的划水动作可能使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肩部疼痛,甚至导致肩袖损伤。长期过度的蹬腿动作,可能给膝盖半月板带来磨损,造成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腰部也可能因姿势不当或过度用力,出现腰肌劳损等问题。
长期游泳在不当的情况下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潜在坏处,若发现因游泳出现身体不适,如耳部疼痛、皮肤异常、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停止游泳,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适当游泳的好处
从身体锻炼角度来看,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在游泳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手臂、腿部、背部、腹部等肌肉都参与其中,能够有效锻炼肌肉力量,增强肌肉耐力。同时,游泳时身体需克服水的阻力,这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持续的游泳运动使心脏跳动更有力,每次泵出的血液量增加,肺部也能更高效地进行气体交换,提升身体的耐力和体能。在关节保护方面,游泳具有独特优势。由于水的浮力作用,身体在水中时,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大幅减小。对于一些关节存在问题,如患有骨关节炎的人,适当游泳既能达到锻炼目的,又不会像跑步等运动那样对关节造成过大冲击,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