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女足”——由武则天筹备组织的 “皇家女子蹴鞠队”实力超群,丝毫不逊于现在的世界杯热门队伍。
那么,唐朝人怎么踢“足球”呢?这就要蹴鞠运动的“场地”说起。
在唐朝时期,球场上出现了真正的“球门”,称“毬门”。球门根据玩法的不同还分 “单毬门”和 “双毬门”。单毬门的踢法是在球场正中竖两根三丈高的柱子,柱子当中拉上大网,网的正中心挖一个一尺见方的球洞,让交战双方都守在自己的球区里打球,哪个队能让球穿过球洞,落到对方的球区里算赢。这种双毬门的踢法与现代足球已经十分接近。
足球在唐朝光是踢法就有很多种。有单人踢毬表演的 “打鞠”,不属于比赛性质,更偏向个人的花式足球,打鞠技术高超者,肩背腰腹皆可接球,并能“终日不坠”。还有分为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人数须为偶数)的“白打”,两两对踢,接不住的一方为负。这种比赛在长安城的妇女儿童中比较流行,现在看来更像是“踢毽子”的前身。以及还有如马球一样的 “驴鞠”,也就是骑在驴背上击球,据说唐僖宗非常热衷,经常亲自骑驴击球。
此外, 唐朝的皇帝们大多都是蹴鞠的忠实粉丝。据 《封氏见闻录》,唐玄宗李隆基经常常跟杨玉环观看宫女的“白打”表演,光看还不够过瘾,有时玄宗也会亲自上阵,大明宫含光殿内的蹴鞠场就是玄宗最爱的运动打卡地。
晚唐时期,唐僖宗亲自加入足球队,冲锋在前。僖宗还曾放话,如果办个大唐足球大满贯比赛,自己准拿第一名。唐代的末代皇帝昭宗被朱温逼迫着从长安搬迁到洛阳的路上,生死不弃的是一班国家足球队员,可见皇帝和球员的深厚感情。从侧面可以看出,唐朝人对于蹴鞠运动的痴迷程度。
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蹴鞠这项运动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其演变发展出来的足球却成为现代人 最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每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赛事更是以其火爆的热度证明足球运动依然拥有无数粉丝。近些年来,包括足球、篮球等常规运动项目在内的全民健身热潮异常火爆,借助这股热潮,大明宫遗址区建设了以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的全民健身园区。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有7个对标一线球场建设的足球场,采用石英砂+EPDM环保科技,草皮下铺设塑胶缓冲层,最大程度减少运动时受到伤害。这些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足球场极大方便了那些热爱足球运动却为场地发愁的运动达人们。
当然,作为大明宫遗址区内全民健身空间的核心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除了7个足球场外,还包括6个篮球场、4个网球场、1个乒乓球场、1个橄榄球场、一条长约7.5公里的全塑胶健身步道,以及14个配建全民健身器材设施的健身广场。
除了设施完善的场地外,大明宫主题运动运动公园内,还采用了 智能管理系统,每周分时段免费开放,运动爱好者可通过线上APP提前预约或实时预约。
在打造全民健身、活力城市的愿景下,大明宫遗址区以遗址公园为核心建设的全民运动健身空间还针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建设了相应的运动场地。同时,大明宫遗址区还联结社会力量,在大明宫内形成了具有 “康养属性”的 “老年文化生活空间”,除了休闲健身外,这里更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必备空间。
曾经的蹴鞠场变成了如今现代化、智能化的足球场,但一直未变的是大明宫内的火热运动氛围。从大清早打太极、做健身操的休闲运动爱好者到夜幕降临时夜跑、跳绳的运动健身爱好者,大明宫遗址公园已经成为众多健身爱好者的固定运动场所。
目前,大明宫遗址区已经形成了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的全民健身运动空间,吸引了一大批的周边居民加入全民健身中。同时,以健身热潮助力 “未来人文活力环”的建设,通过动康养、文化休闲等新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用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创新, 以“扩大文化影响力”和“导入产业内驱力”为目标,打造形成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核心的 “文化传承创新环”。
未来,大明宫遗址区还将灵活布局城市空间,创新开拓区域格局,打造更多独具特色的运动空间。并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越来越浓厚的全民健身热潮,在这些活力空间中一步步提升人民幸福感和区域发展价值。
小贴士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千千提醒您在公共场合,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千宫营造 | 道路加码!民生大事心连“新”
大明宫建筑数字复原展,亮相云栖大会!
洞见千宫 | 轴带相连,演绎城市发展!
策划:付 潇
初审:王 晶
终审:孙 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