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体质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民体质监测是国家为系统掌握国民体质状况,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对监测对象进行统一测试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工作。自2000年以来,每五年一次,我国已经完成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掌握了我国国民体质基本情况和变化规律,为国家科学制定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增强国民体质的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已经成为制定和评估全民健身计划及其实施效果、评价健康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和数据来源。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相关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全民健身条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展了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与国民体质的特点,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科学试验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本次监测人群年龄覆盖范围由69岁上延至79岁;强化了心肺耐力、体脂率、力量等重要指标;全面升级了测试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和实时质量控制;首次以行业为抽样单元,对金融、煤炭、公安和建筑行业的部分典型工种开展专项体质监测。 本次监测内容主要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的检测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监测对象为3~6岁幼儿、20~59岁成年人和60~79岁老年人[1]。盖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至12月从全国17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及行政村中抽取监测对象,获得有效样本202123人,其中幼儿40222人、成年人121928人、老年人39973人;同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金融、煤炭、公安和建筑行业的典型工种从业人员中抽取监测对象[2],获得有效样本10514人。现将主要监测结果公布如下:
一、国民体质基本状况
(一)国民体质单项指标
1. 幼儿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见表1。
表1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别
年龄组
(岁)
身体形态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坐高
(厘米)
胸围
(厘米)
体脂率
(%)
男
3
101.9
16.4
58.5
52.3
19.2
4
108.0
18.4
61.4
54.1
18.7
5
115.3
21.4
64.8
56.3
19.7
6
119.6
23.1
66.7
58.1
19.2
女
3
100.9
15.8
57.9
51.2
23.0
4
107.0
17.7
60.9
52.7
22.0
5
114.1
20.2
64.3
54.6
22.1
6
118.5
21.9
66.2
56.1
21.2
表1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性别
年龄组(岁)
身体素质
握力 (千克)
立定跳远(厘米)
坐位体前屈 (厘米)
15米绕障碍跑 (秒)
双脚连续跳(秒)
走平衡木(秒)
男
3
4.5
57.9
9.9
9.8
9.6
12.4
4
5.7
77.2
9.6
8.7
7.5
10.2
5
7.2
93.8
8.6
7.8
6.3
8.2
6
8.3
101.2
8.1
7.5
5.9
7.1
女
3
4.0
56.4
10.9
10.0
9.8
12.3
4
5.0
73.8
11.4
8.8
7.6
10.0
5
6.2
88.8
11.6
8.1
6.5
8.3
6
7.2
94.9
11.4
7.7
6.0
7.1
2. 成年人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见表2。
表2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别
年龄组
(岁)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腰围
(厘米)
臀围
(厘米)
体脂率
(%)
肺活量
(毫升)
心肺耐力测试值 (毫升/千克/分钟)
男
20~24
172.6
70.4
82.4
95.8
20.2
3751
44.1
25~29
172.1
72.8
85.3
97.2
22.5
3729
42.5
30~34
171.4
74.3
87.6
97.8
23.7
3607
41.5
35~39
170.4
74.0
88.5
97.7
23.9
3467
41.3
40~44
169.4
73.2
89.0
97.3
23.9
3322
40.1
45~49
168.7
72.5
89.3
97.1
23.9
3182
39.5
50~54
167.9
71.6
89.5
96.9
23.8
3009
34.1
55~59
167.5
71.0
89.8
97.0
23.8
2845
33.6
女
20~24
160.6
55.7
72.8
91.4
24.9
2557
39.2
25~29
159.8
56.7
74.4
92.2
26.5
2528
38.3
30~34
159.1
58.0
76.5
93.2
28.1
2470
37.4
35~39
158.6
59.1
78.3
93.8
29.1
2405
36.5
40~44
158.0
59.7
79.3
94.3
29.9
2313
34.1
45~49
157.5
60.1
80.4
94.5
30.7
2215
33.4
50~54
157.2
60.8
82.2
94.9
31.6
2124
29.8
55~59
157.0
60.7
83.7
95.1
31.9
2018
29.5
表2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性别
年龄组
(岁)
身体素质
握力
(千克)
背力
(千克)
纵跳
(厘米)
俯卧撑(男)/跪卧撑(女)(次)
1分钟
仰卧起坐 (次)
坐位体
前屈
(厘米)
闭眼单脚
站立
(秒)
选择反应时(秒)
男
20~24
43.5
115.1
37.4
23.4
27.0
7.2
30.5
0.54
25~29
44.4
116.5
36.2
21.8
25.6
5.8
28.4
0.54
30~34
44.7
117.1
34.6
20.7
24.3
5.2
26.8
0.55
35~39
44.1
115.7
33.1
19.8
23.1
4.8
24.7
0.56
40~44
43.8
115.1
30.8
18.9
21.4
4.9
22.5
0.58
45~49
43.1
114.2
29.2
17.6
19.8
4.7
19.4
0.59
50~54
41.9
111.4
27.3
15.7
17.6
4.3
16.5
0.62
55~59
40.2
106.7
25.6
14.0
15.7
3.6
14.8
0.64
女
20~24
26.6
63.6
25.1
18.6
22.3
11.1
32.4
0.57
25~29
26.6
63.5
24.0
18.0
20.0
10.0
31.3
0.58
30~34
27.0
65.0
23.1
18.2
18.5
9.1
29.2
0.59
35~39
27.2
66.0
22.4
18.3
18.2
8.5
27.1
0.60
40~44
27.3
66.8
21.4
18.0
17.2
8.8
25.4
0.62
45~49
27.0
66.5
20.5
17.6
15.7
8.7
22.0
0.63
50~54
26.0
64.8
19.4
16.4
13.4
8.8
18.2
0.65
55~59
25.4
63.6
19.0
15.3
11.9
8.9
14.8
0.67
3. 老年人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见表3。
表3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
性别
年龄组
(岁)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身高
(厘米)
体重
(千克)
腰围
(厘米)
臀围
(厘米)
体脂率
(%)
肺活量
(毫升)
2分钟原地高抬腿(次)
男
60~64
165.9
69.0
89.3
96.4
23.3
2509
51.8
65~69
165.4
68.1
89.3
96.3
23.3
2342
50.7
70~74
164.6
66.7
88.7
95.9
23.1
2124
47.4
75~79
164.2
65.6
88.2
95.8
23.0
1960
44.2
女
60~64
155.1
60.3
85.5
95.3
32.9
1785
55.1
65~69
154.4
59.8
86.4
95.4
33.0
1679
52.3
70~74
153.4
58.9
86.8
95.3
33.0
1552
48.5
75~79
153.3
57.9
86.2
94.8
32.6
1510
44.4
表3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性别
年龄组
(岁)
身体素质
握力 (千克)
30秒坐站
(次)
坐位体前屈 (厘米)
闭眼单脚站立 (秒)
选择反应时
(秒)
男
60~64
36.5
12.0
2.4
11.3
0.72
65~69
35.1
11.7
1.7
10.3
0.74
70~74
32.2
10.9
0.7
9.5
0.78
75~79
29.9
10.4
0.3
8.4
0.81
女
60~64
23.6
11.8
7.9
10.9
0.74
65~69
22.8
11.3
7.1
9.9
0.78
70~74
21.6
10.4
5.4
8.9
0.82
75~79
21.1
9.9
3.8
8.3
0.84
(二)国民体质基本特征
1. 幼儿
除体脂率和坐位体前屈外,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呈现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
身体形态,与3岁组相比,6岁组男性、女性幼儿身高平均值分别高17.7厘米和17.6厘米。除体脂率外,男性幼儿各指标平均值均大于女性幼儿。城镇幼儿各指标平均值均大于乡村幼儿。
身体素质,幼儿灵敏、协调和平衡素质在5岁前快速发育趋势比较明显。除柔韧和平衡素质外,男性幼儿其他各指标均优于女性幼儿。城镇幼儿下肢爆发力、灵敏性指标好于乡村幼儿,而乡村幼儿柔韧、平衡素质好于城镇幼儿,城乡幼儿握力水平基本一致。
2. 成年人
身体形态,男性、女性均在20~24岁年龄组平均身高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2.6厘米、160.6厘米,与20~24岁组相比,55~59岁组男性、女性身高平均值分别低5.1厘米、3.6厘米。成年人体重、腰围、臀围、体脂率等指标随年龄增长先增后降,但总体呈增大趋势,其中35岁前男性体脂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随后趋于平稳,女性体脂率呈持续增长趋势。男性身高、腰围、臀围高于女性,但女性体脂率高于男性,且体脂率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城乡成年人身体形态有一定差异,表现为身高平均水平城镇高于乡村,且城乡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体重、体脂率、腰围和臀围平均值女性乡村高于城镇,男性城镇高于乡村(男性腰围城乡基本一致)。
身体机能,成年人身体机能各指标平均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性身体机能指标平均值大于女性。城镇成年人肺活量高于乡村成年人,心肺耐力的城乡差异不明显。
身体素质,以握力、背力为代表的最大肌肉力量随年龄增长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男性开始下降的年龄拐点比女性早约5~10年,其他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平衡能力和柔韧素质好于男性,其他身体素质指标总体趋势男性优于女性。除背力外,城镇成年人身体素质优于乡村,但该差异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3. 老年人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各体质指标平均水平均呈下降趋势。
身体形态,与60~64岁组相比,75~79岁组男性、女性身高平均值分别低1.7厘米、1.8厘米。女性体脂率高于男性。城镇老年人体脂率相对平稳,乡村老年人60岁后体脂率下降较为明显,其中男性降幅更大。
身体机能,男性肺活量高于女性,城镇女性心肺耐力高于男性,乡村老年人心肺耐力性别差异不明显。城镇老年人身体机能指标均高于乡村老年人。
身体素质,男性最大肌肉力量、反应能力优于女性,女性柔韧素质优于男性,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性别差异均不明显。城乡差异表现为城镇老年人身体素质均好于乡村老年人,其中男性城乡差异更为明显,乡村老年人各指标下降速度快于城镇老年人,城乡差异逐步增大。
(三)国民体质达标率
采用与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相同统计口径对本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202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3]“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以下简称“合格率”)为90.4%,与2014年监测相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3~6岁幼儿合格率为94.4%,20~39岁成年人为87.2%,40~59岁成年人为90.6%,60~69岁老年人为91.4%;男性为88.8%,女性为92.0%;城镇为91.1%,乡村为89.3%。
二、国民体质变化情况
(一)幼儿
与2014年监测相比,2020年男性幼儿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走平衡木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0.1%~11.8%之间;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1.3%~6.6%之间(图1)。
与2014年监测相比,2020年女性幼儿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走平衡木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0.2%~14.2%之间;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1.6%~5.3%之间(图2)。
图1 3~6岁男性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变化率
图2 3~6岁女性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变化率
(二)成年人[4]
与2014年监测相比,2020年男性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纵跳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0.1%~3.0%之间;肺活量、握力、背力、俯卧撑、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0.2%~10.6%之间(图3)。
与2014年监测相比,2020年女性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肺活量、握力、纵跳、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0.1%~6.4%之间;背力、选择反应时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2.2%~6.0%之间(图4)。
图3 20~59岁男性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变化率
图4 20~59岁女性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变化率
(三)老年人[5]
与2014年监测相比,2020年男性老年人的体重、腰围、臀围、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2.1%~18.2%之间;身高、肺活量、握力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0.1%~2.8%之间(图5)。
与2014年监测相比,2020年女性老年人的体重、腰围、臀围、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0.8%~28.8%之间;身高、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0.1%~3.2%之间(图6)。
图5 60~69岁男性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变化率
图6 60~69岁女性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变化率
三、主要趋势与特点
(一)运动增强体质作用明显
监测数据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好于同性别同年龄组的不参加体育锻炼者,且呈现锻炼频率、运动强度越高,体质越好的趋势;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合格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者高6.1个百分点;且在反映心理健康维度的指标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抑郁、焦虑[6]得分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者低,表现出更加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同时,监测显示,父母体育锻炼行为对幼儿的体质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母亲的影响尤为明显。母亲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幼儿的各项身体素质均好于母亲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且其合格率比母亲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高1.5个百分点。
(二)城乡居民体质水平差距缩小
与2014年监测相比,我国城乡居民体质水平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表现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力量素质的城乡差异均进一步减小,其中以乡村人群体质水平的增长为主要贡献。但乡村老年人,特别是乡村男性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而体质快速下降的趋势依然明显,需持续关注。
(三)女性体质水平总体向好
与2014年监测相比,成年女性的心肺耐力、最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以及平衡能力的平均水平均有所提高。表明继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成年女性体质总体水平呈提高趋势后,我国成年女性的体质状况有持续向好的态势。
(四)体质较弱群体的体质水平提高幅度较大
系统分析历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发现,各人群中相对体质较弱者的体质平均水平有所提高。与2000年监测结果相比,各年龄人群中低体质水平者多数体质指标的平均水平有明显提高,例如,2020年男性、女性幼儿立定跳远的第10百分位数值较2000年同百分位数值分别高3.7厘米和6.1厘米。与此相同,幼儿身高、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身高、体重、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女性的肺活量等指标均具有上述特点。表明近20年我国国民体质水平有一定提高,特别是体质较弱群体的体质水平提高幅度较大。
(五)体质水平高为健康提供基础和保障
分析监测人群的部分常见慢性病发生情况,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水平越高,自我报告的患病[7]百分比越低。成年人和老年人中达到“合格”等级及以上的人群与“不合格”等级人群相比,自我报告患病百分比分别低5.0和8.5个百分点。表明良好的体质为高水平的健康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六)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肥胖率[8]持续增长,部分人群低体重情况需关注
与2014年监测相比,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继续增大,其中肥胖率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2020年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5.0%和14.6%,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2.3和4.1个百分点;2020年老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41.7%和16.7%,较2014年分别增加了0.1和2.8个百分点。成年人超重肥胖率的增长,以乡村人群超重肥胖率的快速增长为主要变化特点,且成年男性的城乡差异已不再明显,但进入老年期后,乡村老年人超重肥胖率迅速降低,城乡差异增大(图7)。纵观2000年以来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本次监测显示,肥胖率增长幅度明显增大,需引起注意。
同时,低体重人群在30岁前和60岁后均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女性和乡村老年人。低体重也存在健康风险,需倡导健康体重(图8)。
图7 20~79岁人群超重肥胖率
图8 20~79岁人群低体重率
(七)成年人力量素质仍然呈下降趋势
监测显示,成年人的最大肌肉力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依然明显,男性握力和背力继续下降,女性背力继续下降,但女性握力有所改善。同时,与2014年监测相比,男性力量耐力指标的平均水平也有所降低。
(八)典型工种人群的体质各具特点
本次监测分别以金融、煤炭、公安和建筑行业为抽样总体,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各行业的部分典型工种进行了监测,各典型工种人群体质特点不同,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呈现以下特点:
金融行业的柜员,肺活量、柔韧性、反应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下肢爆发力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45~49岁组男性上肢肌肉耐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煤炭行业的采掘工人,肺活量和最大肌肉力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心肺耐力40岁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衡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公安行业的治安警和交通警,背部最大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反应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超重肥胖率较低,下肢爆发力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筑行业的房建工人,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心肺耐力、柔韧素质较好;最大肌肉力量在35岁前好于或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注释:
[1] 7~19岁儿童青少年体质状况另由教育部门负责监测及结果发布。
[2] 金融行业:柜员,男性20~49岁,女性20~49岁;煤炭行业:采掘工人,男性20~49岁;公安行业:治安警和交通警,男性20~59岁,女性20~49岁;建筑行业:房建工人,男性20~59岁。
[3]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对体质进行测试与评定,《标准》采用单项评分、综合评价的方法,适用人群为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综合评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4] 背力、纵跳、男性俯卧撑、女性仰卧起坐指标变化情况根据2020年和2014年监测中20~39岁人群数据计算得出。
[5] 老年人体质变化情况根据2020年和2014年监测中60~69岁人群数据计算得出。
[6] 抑郁测量采用抑郁筛查量表,焦虑测量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
[7] 调查疾病种类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等。
[8] 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判定,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千克/米2),评价标准:BMI<18.5为“低体重”,18.5≤BMI<24.0为“体重正常”,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